分類: 演講暨研討會 來源: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 徐小姐 - mandy_hsu@gms.ndhu.edu.tw - 電話5633 對象: 全校學生 標題: 6/13《OSCE在心理衡鑑初次晤談之應用:以憂鬱症個案為例》新書發表會(花蓮場) 日期: Fri, 6 Jun 2025 17:00:23 +0800 附檔: 新書發表會_海報(花蓮場).jpg (698 KB)   
《OSCE在心理衡鑑初次晤談之應用:以憂鬱症個案為例》新書發表會(花蓮場) 日期:2025年6月13日(五)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東華大學人社二館院特色展示空間C105 講者: 藍玉玲(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主持人: 蔣世光(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 與談人: 陳畹蘭(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教授)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協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活動內容: 在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風潮影響下,不論國內、國外,心理學界與實務界持續關注心理師專業能力教育訓練與評量模式之革新。伴隨「美國心理專業實務考試」(Examination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 EPPP)研擬是否增加 Part2 的臨床技能評估,如何有效、客觀地評估心理師臨床技能,已成為心理師教育訓練和能力評量的重要議題之一。近十年來,心理學逐漸採用「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與「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評量心理系所學生的臨床實務能力,或納入臨床課程來強化學生的實務能力。許多從事 OSCE 與 SP 在心理學應用的學者專家們紛紛提到心理學 OSCE 題庫建置的挑戰與困難,尤其是 SP 個案的題庫建置。因此,本書以「心理衡鑑—初次晤談 OSCE」為主軸,分成理論篇與應用篇兩部分。理論篇從理論層面,先闡述能力本位觀點之心理師核心能力的涵蓋範圍與評量架構,再進一步從能力本位觀點,重新建構心理衡鑑的能力評量範疇,並說明 OSCE 的應用現況、挑戰,與科技應用的解決方案。應用篇從應用層面,提供五個 SP 測驗站的個案腳本、人員訓練、試務資訊和教學影片。期盼本書的出版有助於 OSCE 與 SP 在心理衡鑑能力評量與教育訓練的推廣。
jpg、png、gif、pdf 附檔縮圖(pdf 只顯示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