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活動公告, 其他公告
來源: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吳雅萍 - ypwu@gms.ndhu.edu.tw - 電話03-8905253
對象: 全校教職員_全校學生_兼任教師_退休教職員_校友_教職員眷屬
標題: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8年第4期上線
日期: Thu, 27 Dec 2018 09:56:19 +0800
附檔: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8年第4期上線.jpg (100 KB)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8年第4期上線
    這一期《人社東華》的「島嶼邊陲: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專題」走入「國境之南」的屏東。透過四位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的分享,讓大家了解山海交會、多元社群共處的邊陲國度。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Kui Kasirisir(許俊才)老師是一位在排灣族部落長大,但卻時常飄盪在部落外的孩子,他介紹泰武鄉阿布丹部落推動社區營造的歷程,透過他返鄉參與社區發展的經驗,可以了解部落社區發展過程中,如何「形塑出具有共識且穩定的工作人力與團隊」、如何凝聚「部落社區組織的意願與意見」、如何尋找相關的資源以「促進或解決部落的需求」、以及如何跟政府部門打交道。
畢業自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系的陳惠娟Uman Tjalingitjan,返鄉擔任來義鄉社會課課長,隨著將近九年與族人的相處、服務,她愈來愈能關注到部落中更細微的聲音與需求,透過他的帶領,培力出一群願意服務部落的夥伴,而且能夠用創新的方式照護各個部落的長者,更發展出一套愛心巴士醫療接駁的服務模式,既解決部落的需要,也凝聚族人的情感。
Kui Kasirisir老師與Uman Tjalingitjan課長兩人都認為推動社區照顧、或是教育工作,不僅僅只是責任,更重要的因素是原鄉部落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家;他們正好分享如何從社區「由下而上」、以及從公部門「由上而下」推動社造的兩種典範,進而呈現出推動社區營造往往必須仰賴公私部門的協力。
公私部門協力治理是推動社造的理想,但執行時由於公私部門立場不同,經常產生各種磨合的困難。來到屏東的平地,屏東市萬年溪是重要的「都市河川」(Urban River),屏東大學社會發展系林育諄老師分享在萬年溪河川整治的過程中,如何在河川水患、水源開闢、河川溼地生態保育與水源污染等議題糾結之間,使河川整治成為人與都市環境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透過〈都市河川治理網絡的建構:以屏東市萬年溪為例〉一文,可以認識公私部門的協力治理過程,以及溪畔的社區、NGO團體與學校如何投入的在地參與,尋求一種河岸空間與生活結合的空間生產模式,也使河川整治後,帶動城市空間轉型的新社會網絡。
在屏東西南側沿海的佳冬鄉是個客家、閩南族群共居的鄉鎮,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郭澤寬老師長期在屏東進行六堆文化的田野調查,發現「六堆佳冬地區,與週遭鄰近聚落族群複雜的關係,並非全然印象中的閩客二元」,其中佳冬石見光聚落位處中央山脈力里溪沖積扇平原,這種空間位置是通往早年原住民族部落的交通孔道,成為重要市集,也因為族群的混居、通婚,模糊了族群的界限,更呈現出閩、客文化混合的特色,他更透過信仰、文化、族譜、堂號與文獻的考據,介紹社群發展的文化混和變遷過程與現象,進而提醒「文化的混雜、族群的融合不正是台灣族群、文化發展最大的特徵之一」。
東華大學歷史系陳鴻圖老師三次獲得東華大學校級優良教學教師典範的肯定,他以親身的經歷、詼諧的文字分享他教授台灣通史課程時,如何藉由要求學生撰寫「族譜報告」,來讓學生「建立與家人更親密的親情」、學習「研究方法」、「加深人與土地的情感」。透過〈謝謝老師的族譜作業讓我有免死金牌、可以問到很多故事—族譜報告的教學札記〉這篇精彩的文章,除了深深感動學生的收穫與回饋,對於「以教育為志業」的老師們也有很深的啟示與參考價值。
〈阿根廷,請不要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是一首70-90年代知名的歌曲、歌劇與電影,但背後呈現的是一個富裕、興盛的國家如何淪落至經濟蕭條的國度的故事。東華大學經濟系李同龢老師撰寫〈阿根廷,請不要為我哭泣:一個國家的興起與衰落〉一文,介紹百年前阿根廷的興盛,但也從經濟學家的觀點指出這個國家敗家的原因與關鍵,值得執政者深思。
在推動地方文化館業務時,民間地方文化館舍經常遭遇專業不足、人力缺乏、財源匱乏等各種窘境,尤其為了獲利,地方文化館的經營者更常與在地文化脫鉤。但花蓮玫瑰石藝術館多年來透過閱讀、音樂、舞蹈等方式,串接花蓮玫瑰石藝術與在地文化,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成為花蓮近年的盛事之一,今年他們透過徵詩與詩展的過程,使得各地素人詩人與花蓮學子踴躍參與,將詩的文學創作向下紮根,其中多篇詩作獲得好評。這一期人社東華也介紹這個地方文化館的模式,並且刊載三篇得獎施作,並邀請詩人徐大、光雕畫作者曾泰源與英文詩翻譯家鄭皓勻提供三篇中英文詩作,以饗讀者。
除了新詩之外,這一期《人社東華》也持續刊載東華大學「奇萊文學獎」的小說得獎作品,包括獲得首獎的邱邵寧〈華麗之城〉與獲得評審獎的陳信傑的〈嘴〉;此外,我們特別邀請獲得「107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華文小說獎的張純甄提供他的〈好天〉作品,都可以看到東華大學華文系培育的文學創作新秀的成果。
    本期《人社東華》共收錄十四篇文章,篇篇精彩、引人入勝,希望大家閱讀愉快。歡迎大家上線閱讀http://journal.ndhu.edu.tw,也誠摯的邀請各位到《人社東華》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dhuchassjournal支持我們。歡迎海內外讀者賜稿,文長以三千字至六千字為宜,如無版權問題,歡迎提供圖片,惟不接受紙本投稿。來稿請寄本刊編輯委員會電子信箱,電郵:journal@gms.ndhu.edu.tw   

jpg、png、gif、pdf 附檔縮圖(pdf 只顯示第一頁):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8年第4期上線.jpg

【針對此公告】   點擊數:921

 寄公告至下列信箱
      我的學校信箱 其它信箱:

 即時寄信給公告對象
      

 已批次寄出此公告,欲刪除此公告,請洽系統管理者

 


 

(只需輸入帳號,@後面不需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