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其他公告
來源: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吳雅萍 - ypwu@gms.ndhu.edu.tw - 電話03-8905253
對象: 全校教職員_全校學生_兼任教師_退休教職員_校友_教職員眷屬
標題: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9年第1期上線
日期: Tue, 2 Apr 2019 15:45:56 +0800
附檔: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9年第1期上線.jpg (108 KB)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9年第1期上線

    去年花蓮經過了大地震的傷痛後,過了一年涵養,花東這塊土地又慢慢地恢復生機。然而,在萬事逐漸恢復生機之時,一月卻傳來本校社會系范麗娟教授在一月七日因病去世的噩耗。透過娓娓道來的文字,呂傑華教授與萬育維教授分享記憶中的斯人,無論作為相互協助的朋友、或相互針砭的夥伴,從文字中讓我們認識這位具備學術堅持與社會關懷。建立在前輩們對於在地關懷的堅持,本期《人社東華》持續經營「島嶼邊陲」系列,將目光轉回我們立身之所在:花蓮。近年來,花東許多第三部門/非營利部門蓬勃運作,試圖在新自由主義的邏輯下突圍,衝出適合在地脈絡的新道路。我們有幸邀請黃盈豪教授、張瓊文教授、裴浩哲碩士,以地理學與社會學的眼光,與我們分享一向被視為邊陲的花蓮,「合作」如何在不同面相上各自發展,成為成就在地主體性的新契機。書寫花東,王鴻濬教授正在攥寫、即將出版的論著則提供不同的視野以親近花東。透過不同的檔案、歷史照片、以及在地達人的深度訪談,王鴻濬教授以鹿野地區的發展歷史做為軸線,詳述不同時期鹿野在空間上與族群上的變化。
除了回應花東在地「合作運動」的專文外,我們也非常榮幸邀請豐年雜誌主編康椒媛為《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一書進行導讀。相信透過康主編的導讀,可以讓讀者以更宏觀的歷史觀點來看待「島嶼邊陲」三篇專文所論述的案例,以及思考三則案例在台灣合作運動歷程的重要性。除了回望我們自身所處之地,他山之石亦可錯攻。台灣在面對青年貧窮、人才出走等困境的同時,英國倫敦大學 (UCL) 地理學系博士候選人黃佳媛則提供我們新加坡的案例作為借鏡。
    本期《人社東華》共收錄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引人入勝,希望大家閱讀愉快。歡迎大家上線閱讀http://journal.ndhu.edu.tw,也誠摯的邀請各位到《人社東華》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dhuchassjournal支持我們。歡迎海內外讀者賜稿,文長以三千字至六千字為宜,如無版權問題,歡迎提供圖片,惟不接受紙本投稿。來稿請寄本刊編輯委員會電子信箱,電郵:journal@gms.ndhu.edu.tw

jpg、png、gif、pdf 附檔縮圖(pdf 只顯示第一頁):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9年第1期上線.jpg

【針對此公告】   點擊數:677

 寄公告至下列信箱
      我的學校信箱 其它信箱:

 即時寄信給公告對象
      

 已批次寄出此公告,欲刪除此公告,請洽系統管理者

 


 

(只需輸入帳號,@後面不需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