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活動公告, 課程公告, 演講暨研討會
來源: 通識教育中心 - 江姸靜 - ching04@mail.ndhu.edu.tw - 電話8632605
對象: 全校教職員_全校學生_單一窗口_系所助理_兼任教師_退休教職員_校友_教職員眷屬
標題: 【通識教育專題講座】3/21(一)   細述近代中國歷史影像之發展   講者:徐宗懋(新世語文化暨臺灣文史研究工作室負責人)
日期: Tue, 15 Mar 2016 10:11:58 +0800
附檔: 308-通識教育專題講座-徐宗懋(RR).jpg (525 KB)   

演  講  者:徐宗懋 (新世語文化暨臺灣文史研究工作室負責人)
演講主題:細述近代中國歷史影像之發展
主  持  人:張伯浩 (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時        間:3月21日(一) 14:10~16:00 
地        點:理工二館 工四講堂(工 A307)

對一般人而言,照片是用來保存人生重要時刻與美景的方式;對攝影師而言,照片是他們技巧的結晶與情感的出口;而於一個對歷史有十足興趣的人而言,一張老照片,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它們跨越時間的洪流,說不好自身也經歷不少波折,僅僅是為了將過去時代的面貌真實地展現在眾人眼前,沒有誇大的描寫、沒有修飾的文句,卻總能喚醒那些已然消逝的歷史記憶。一張老照片,就是如此簡單,卻又如此細膩。

出生於高雄的徐宗懋,熱愛新聞與歷史,有著20年的記者經歷。在2000年從報社退休後,一頭栽進文史天地,成立了「台灣文史工作室」和「徐宗懋圖文館」,全力投入資金,從世界各地收集稀有文物及十餘萬張以上的歷史影像資料,透過主題系統分類、整理並加諸嚴謹的文史註解後,出版各種歷史圖文書籍、策畫相關展覽。近年來徐宗懋的事業逐漸開花結果,但他希望透過歷史照片的提供,讓大眾從中進行論證與反思,建立一個認識歷史的多元參照系統,這份初衷仍未曾改變,為中華歷史文化傳播教育所貢獻的心力不言而喻。

十五到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方人以圖像紀錄中西交流重大事件,以及他們眼中的中國,為了滿足人們紀錄和多重印製的需求,版畫技術也迅速發展成熟,一日千里。1839年攝影術發明,隨後傳入中國各地,攝影術的新奇和便利,促使中國人開始學習、掌握這項新技術,而中西攝影家便用相機,完整地紀錄了近代中國歷史的進程,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影像。徐宗懋曾說,文史資料的搜集與保存,目的是縱橫古今,追求生存的價值,以實踐生命的意義。而歷代文明一直是影像產生的起點,透過影像本身強大的證據性及直接的情感,人們更能從中反觀文明延續的脈絡和傳承的路徑,也正是這些「老照片」的迷人之處。

本次通識教育專題講座,特別邀請新世語文化暨臺灣文史研究工作室負責人,徐宗懋老師,以「細述近代中國歷史影像之發展」為題,懷抱著對歷史的敬意和熱情,佐以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影像,鑑往知來,將中國歷史影像的發展過程做系統化的整理,再向大家娓娓道來。歡迎全校師生踴躍參加!

通識教育中心 敬邀 
※※本活動可計入本校學生電子學習履歷暨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

jpg、png、gif、pdf 附檔縮圖(pdf 只顯示第一頁):


308-通識教育專題講座-徐宗懋(RR).jpg

【針對此公告】   點擊數:886

 寄公告至下列信箱
      我的學校信箱 其它信箱:

 即時寄信給公告對象
      

 已批次寄出此公告,欲刪除此公告,請洽系統管理者

 


 

(只需輸入帳號,@後面不需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