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其他公告
來源: 學務處 - 林品婕 - pinchieh64@mail.ndhu.edu.tw - 電話8632252
對象: 全校教職員_全校學生
標題: 杜絕登革熱,落實整潔、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
日期: Mon, 17 Aug 2015 14:20:56 +0800
附檔: ba02cc94-d89a-4070-bf45-a9eb7a9481b9.jpg (850 KB)   

致病原:
由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中的登革病毒亞屬所引起,在登革病毒亞屬裡共有四種登革病毒,它們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別稱為第一、二、三、四型。

流行病學:
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特別是埃及斑蚊較多之地區,包括亞洲、中南美洲、非洲及澳洲北部,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區島嶼。但自 1980 年代後,似有向全球各地蔓延的趨勢,並在部分地區如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寮國、高棉、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新幾內亞、菲律賓、密克羅西亞、大溪地、加
勒比海群島,以及若干中南美洲國家,已生根成為地方性傳染病。

潛伏期: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 3 至 8 天(最長可達 14 天)。

傳染窩 :
一般認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為唯一的傳染途徑,但在馬來西亞西部與西非,另有猴子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報告,亦即是森林傳播循環(forest transmission cycle)。近年分別在千里達及緬甸的仰光發現埃及斑蚊可在自然狀況下將登革熱病毒經卵傳至下一代,只是陽性率較低(分別為 1/158 及5/199)。在西非也從森林中之雄蚊分離出登革病毒,顯示登革病毒在自然界可以經卵傳遞。但是這種垂直傳播循環在登革病毒的自然生態循環上到底占有多大份量則尚待評估。

治療照護:
以症狀治療為主。

臨床症狀: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可能成為「登革出血熱」,登革熱出血熱除上述典型登革熱症狀外,另會有明顯的出血傾向,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 50%,所以民眾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登革熱依病情嚴重程度可區分典型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而其典型症狀敘述如下:
典型登革熱:
一般人感染登革熱,會有高燒、全身酸痛等症狀,由於類似感冒,經常會被忽略。惟需注意的是:典型登革熱除了有突發性的高燒(≧38℃),且還會有肌肉、骨頭關節的劇痛、轉動眼球或按住眼球時,前額及後眼窩會感覺特別的痛,所以常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會提到「斷骨熱」或「天狗熱」,其實指的就是登革熱。此外,登革熱有時候,也會伴隨皮膚出疹的情形(先發生於胸部及軀幹,而後擴散至四肢和臉部),而像這樣的皮疹,常會令人感到無比的搔癢跟疼痛,也是跟
一般的感冒及過敏不同的地方。
登革出血熱:
登革熱有四種病毒型別,第一次感染某型發病後,可引起身體對該型病毒的終身免疫。但若又感染到不同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將可能發生「出血性登革熱」,它與典型登革熱的症狀相當類似,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情緒顯得煩躁不安等,但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後者會有並有明顯出血現象(如: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這是典型登革熱較為少見的症狀;當登革出血熱之血漿滲出很多時,病患會呈現四肢冰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此時又稱為「登革休克症候群」。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達到 50%,所以可千萬不能以掉以輕心!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jpg、png、gif、pdf 附檔縮圖(pdf 只顯示第一頁):


ba02cc94-d89a-4070-bf45-a9eb7a9481b9.jpg

【針對此公告】   點擊數:1169

 寄公告至下列信箱
      我的學校信箱 其它信箱:

 即時寄信給公告對象
      

 已批次寄出此公告,欲刪除此公告,請洽系統管理者

 


 

(只需輸入帳號,@後面不需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