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活動公告, 課程公告
來源: 原住民民族學院 - 李招瑩 - sumay@mail.ndhu.edu.tw - 電話8635765
對象: 全校教職員_全校學生
標題: 【族文系李招瑩老師博物館理論與實務課程展覽公告】原住民教學博物館-「原」藝、「原」創、「原」樂活展覽
日期: Tue, 16 Dec 2014 08:37:30 +0800
附檔: 新聞稿.doc (37 KB)   海報_.pdf (351 KB)   

展覽名稱:原住民教學博物館-「原」藝、「原」創、「原」樂活
展覽時間:
103/12/25至104/01/08 星期一~日 9-18點
103/12/31(三)~104/01/04(日)不開 (01/08至中午12點)
展覽場地: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展示室 A201
開幕茶會:103/12/25(四) 12:00~13:00	展示室A201
總策展人: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博物館理論與實務-教師 李招瑩與全體學生
參展藝術家:拉黑子、撒古流、夏曼‧瑪德諾 (原住民教學博物館典藏作品)

	作品中,人物的頭上有一根巨大的羽毛,這是在部落很重要的身分象徵,年輕離鄉背井的時候也總是會想起這個畫面,這個頭上的象徵讓我與部落聯繫在一起,是讓我被部落看見的符號,也讓我記得自己在部落的責任。-拉黑子

	當代原住民藝術,此次展覽主要從原住民教學博物館收購的三位當代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夏曼‧瑪德諾《木盤飛魚圖騰1》、《木盤飛魚圖騰2》、
《漂流木彩繪飛魚》、《飛魚翱翔》;拉黑子‧達立夫《想回家》、《Pakelang(巴格浪)》;撒古流•巴瓦瓦隆《排灣族婚慶系列—鞦韆的故事》,展現出三個族群的當代原住民符號及文化,呈現出南島藝術的傳統混合當代的材質,拉黑子作為漂流木的領導者,從作品中展現出介於抽象與寫實,羽毛對於年齡階層的重要性;撒古流藉由排灣婚慶細描排灣族的婚禮、文化、習俗,作品的細緻讓人驚豔,也展出排灣細緻的稜角風格;飛魚積極的參與蘭嶼的反核運動,以各種不同的飛魚符號結合文創,帶來耳目一新。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特別凸顯出台灣特殊的在地藝術與文化特色,並與全球化的當代藝術接軌,產生出一種新的東海岸藝文風格。
	原住民文化創意,從作品中看出各種文化創意的可能,例如撒古流的作品結合華航的機身符號,作為台灣的意象;飛魚將蘭嶼的飛魚文化-寫實飛魚、漂流木彩繪飛魚及幾何圖象的飛魚,結合日常生活工藝,並表現出圖騰傳統的達悟的符號及現代油畫的寫實風,展現無限的創意;拉黑子創作「巴格浪」這一圓盤五方盤的五件作品展現了阿美族婚喪喜慶的傳統禮俗及食器,表達出阿美族的分享文化及人生的喜怒哀樂與情緒。
	當代原住民藝術呈現出的樂活,三組不同文化的作品,呈現出原住民藝術與生活的智慧,各族皆有不同的方式表達,表達出享受生活的樂趣,學生分成三組一、覺『悟』:夏曼的作品加上達悟族人的服飾,將一個傳統服飾擺放在夏曼的創新作品旁,顯現傳統與現今交織的現實,藉由「核去核從」作品顯示出對蘭嶼反核的現實關懷,除了欣賞達悟的美與夏曼的美,也喚醒大家關懷環境景觀。
二、ce’li(力量):阿美族的年齡階級組織間,每一社都有個別的階級名稱、組織方式、人員、名稱、儀式、規定。每一社的晉級方式、編組組織時間皆為不同。ce’li 在阿美族語裡意指“力量”。在阿美族部落裡年齡階級蘊含著守護部落,力量即為男子,男子既為部落的力量,藉此解釋拉黑子《想回家》羽毛的象徵。
三、來慶典玩:以排灣族的「服飾文化」與「婚禮習俗」為主,運用一些傳說或是文化等令人津津樂道之處,例如:盪鞦韆這個儀式,每個元素都有它深遠的意涵。鞦韆上的檳榔葉、小米、山蘇葉、鈴鐺及樹枝上掛滿的象徵物,衣服、刀槍、湯匙、羽毛、編織衣服的勾線等,象徵著男女雙方“心”的結合。拉繩子的是男方,男方也要很小心防止女方晃動,因此盪鞦韆是婚禮中男女雙方為了要鞏固他們的聲望和面子,需要同心協力完成的重要儀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認識排灣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及作品內各物件出現的意義。
這次展覽以J.Clifford的觀點,回歸原住民族群策展的主體性,以原住民的思維方式、空間擺設方式以及工藝與生活的連結性,呈現這次當代原住民工藝的藝術、創意與生活結合的樂活。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博物館理論與實務課程全體師生	敬邀

jpg、png、gif、pdf 附檔縮圖(pdf 只顯示第一頁):


海報_.pdf

【針對此公告】   點擊數:927

 寄公告至下列信箱
      我的學校信箱 其它信箱:

 即時寄信給公告對象
      

 已批次寄出此公告,欲刪除此公告,請洽系統管理者

 


 

(只需輸入帳號,@後面不需輸入)